在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路上,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可或缺。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频繁出台,为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。随之,正负极材料、隔膜、电解液、充电桩保护桩体等相关材料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当务之急,关键材料、产品需要化工行业加紧攻关,早日实现国产配套。新能源汽车正驶入高速路,未来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,将拉动一大批化工相关产品的需求。
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新车销量增加数倍
早在去年5月24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上汽集团时就指出,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。他强调要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,使之成为强劲的增长点。
今年4月29日,财政部、科技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《关于2016~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》;5月5日,上述四部委又联合发布了《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考核工作的通知》,从5月15日开始对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进行考查。
在经历了今年头两个月短暂的低迷之后,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自3月起重回快车道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,今年3月国内共生产新能源汽车14328辆,销售14122辆,同比分别增加2.8倍和3倍。其中,纯电动汽车产量9504辆,销售量9390辆,分别增长4倍和3.5倍;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均增长1.9倍。相较前2个月,新能源汽车重回月产万辆以上的水平。
材料成为根本问题 化工行业被寄厚望
全国政协常委、民盟中央副主席、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兰荪认为,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在于电池,化工企业尤其是材料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他表示,我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投入很大,但是进展并不理想,某些领域尚需突破。燃料电池技术开发则比锂离子电池慢一些。锂离子电池目前的问题在于正负极材料等方面不尽如人意,而燃料电池推广的难点之一是,目前使用的催化剂过于昂贵。同时,电池隔膜的性能问题也比较突出。在这些方面实现突破,化工企业、化工科研单位大有可为。
业内专家认为,目前,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在续航能力、安全性、充电时间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。电池技术能不能取得突破,是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根本问题。这个根本问题的解决,需要化工材料和技术的配套。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汽车工业设计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柳崇禧说,业界希望电解液传质效率更高,并且阻燃性更好,从而提升电池性能,增强电动汽车安全性。他非常期待化工企业能在这些技术上实现突破。
充电装置缺口巨大 复合材料优势明显
充电桩(站)的不足,已经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形成了严重的制约。相关统计显示,截至2014年年底,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2万辆,而充电桩数量只有约3万个。业内专家认为,未来充电桩缺口或将达百万级(个),充电设施市场规模或将达到千亿元级。
充电桩市场的爆发将拉动材料产业的需求。如传统直流充电桩保护桩体制造材料一般为金属,在户外环境中容易腐蚀,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。而使用强度高、耐腐蚀的片状模塑料(smc)复合材料可解决这些问题。
此外,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会带动一大批汽车用化工新材料需求,如摩擦增强材料、内饰材料等。玄武岩纤维以其优秀的耐高温性能、化学稳定性能、隔音性能、高热稳定性、环保安全特性等有望成为汽车材料的新宠。